欢迎访问开单素材|精选

互联网是如何把用户变成商品的

时间:2021-07-30    阅读:13413 次      手机扫码打开


看到一篇文章写的很有意思,文章的大概内容是互联网把用户变成了商品,听起来很匪夷所思,但是联合生活实际仔细想想,我们确实一步一步掉进了互联网设计的陷阱里。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互联网是如何“偷偷”让我们入坑的。

有专家指出当前消费互联网领域的四个问题:烧钱扩规模以取得行业垄断、利用人性弱点设计产品、利用垄断地位采集信息侵犯隐私、互联网杀熟。

这四个问题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体验过。日常打车只使用滴滴打车被拼多多的文案所吸引而去“砍一刀”常常搜索或者和他人谈论某个事件后,各种软件会推送相关的广告;同一件商品,新用户购买的价格比老用户购买的价格高。在面对这样的现象时,人们往往会说这可真是个无良的资本家,把怨气撒给互联网,撒给大数据,但是事实上是因为我们以及被互联网当做商品卖给了广告商。他们是这样做的:

一、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大多数人并没有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因为人们在面对复杂和需要不断思考才能理解的东西缺乏耐心

想要抓住用户的注意力第一步就是信息过载

网络上的大量繁琐信息量不断地充斥着人们的大脑,让人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做其他的小事,这也是为什么习惯上网的人放下手机变得无所事事。

想要抓住用户的注意力第二步就是人性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如果你是一个原始人,居住在森林之中,生存环境异常恶劣,此时你会有哪些需求?

只有一种需求:活下来。但这个需求背后,其实又蕴含着个子需求:食物(用来维持能量),异性(用来繁衍后代),能力(保护自己)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吃播”、美食博主、网红小姐姐、“不做XX你就会XX的短视频,永远受用户欢迎,占据用户大量的注意力。

互联网往往会利用人性弱点或者人性的本质来设计产品

二、收集用户信息

只要用户带着任何移动终端,出现在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地方,信息就可以被互联网获取到。即使所在地没有网络,app也可以触发离线缓存机制,将你的信息先存至本地,待你处于网络覆盖环境下时再上传到云端。

信息只有产生流动和交换,才具备价值。这种交换有多个维度,比如用户与用户之间,俗称社交网络(用户之间实现信息交流),用户与平台之间,称为内容消费(用户在平台购物,消费等产生信息存留),以及平台与平台之间,俗称“流量联盟”(俗称卖用户)因此,互联网没有任何隐私

三、“驯服”用户

正所谓“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人们往往会对便宜、免费的产品产生兴趣,但是要明白:任何用户都不需要为一个app付费;为app付费的其实是广告商;换句话说:你不是app的客户,你只是app卖给广告商的产品。俗话说,互联网是通过卖用户赚钱的。我们在手机上的每一次滑屏每一下点击,都成了互联网平台的利润来源。无论是注册新的应用程序、接受更新的服务条款,还是尝试新功能,都会帮助互联网平台生成关于你的新的行为数据,并增强其对你的理解,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所有那些看似免费的东西,其实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总结


无论是你的时间、隐私信息还是你的意志力,每次对互联网娱乐产品的过度沉迷,都会让你失去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互联网平台的商品,我们就应该摆脱它的控制,将更多的注意力从手机屏幕中,解脱出来。做自己时间的主人,做自己注意力的主宰。理性的去消费互联网提供的内容和服务。

微信号| Ari_X_






作者:平台,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个人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猜你喜欢精选素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317581450@qq.com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按钮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