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单素材|精选

互联网远未到终点【中概互联下坠进程图解】

时间:2021-08-03    阅读:6182 次      手机扫码打开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最近教培行业受到政策重创,别说生意模式了,生活下去都没了意思,为行业内的同志们感到难受。但是从市场角度来说,这个事件创造了非常多的独特性,是第一个如此快速彻底击垮的上市大行业,而这个大行业本身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从融资角度也在薅洋人的羊毛,牵扯的利益众多。同样的,也非常久违地出现了反向十倍股,如好未来从最高90美元跌到4美元,差不多是腰斩了4.5次,烟蒂教徒倒了一茬又一茬,最后在极度疯狂的群体意识之下,两天干掉了指数快10%,尤其是27号当天下午,凌厉的散户抛售生生把乘风破浪的新能源、芯片个股从大红盘冲击到广义跌停。

股市的故事从来不新鲜,这次事件十分有话题性和讨论价值,好久没更文了,憋坏了。






我们应当注意到,整个中概互联的下坠进程中,教培和其他的下坠历程在7月之前是低相关的,这其中蕴藏着情绪背后的语言


关于教培行业打击



深入分析精于逃顶的张磊老师在采访中曾经告诉过我们,投资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育是永远可以不用退出的投资。

事已至此,我们都知道了这句话最多对了一半。

海外的盈利性教育打击也并非没有出现过案例:

美国ITT教育服务公司是一个在美国提供高等教育学位课程的公司,该公司设计的教育项目帮助毕业生在各领域的职业生涯和研究领域做完善的应对和准备。但是本质上,就是一个吸血公司,据统计在10-16年之间,其“敦促”学生申请联邦政府就学补助,以贷款形式为主,而大部分的款项以合同方式落入ITT手中。

16年美国教育部决定限制该公司旗下的学院申请政府就学补助,顷刻之间行业灰飞烟灭,ITT教育服务公司也瞬间失去了存续下去的能力。

教培行业本身就天然存在政策风险。

这次教培行业的毁灭性比上述案例更大更广,毕竟是数以千亿计的市值蒸发,应当说在国内的行业打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并且对整个中概互联的牵连非常深远。


国内公司收到的行业政策打击分两类,一种是政策附加的影响,如为了降低医疗成本进行的两轮集采,极大影响了医药产业和医疗器械的部分公司,如为了打击贪腐整肃风气公开三公消费同时进行极大压减,也相应影响了白酒;

另一种是海外的政策打击,主要来源于美国,如对光伏的双反很早就在进行,可以查询一下通威股份的关税力度,18年之前就已提到了非常惊人的水平,如贸易战至今美国对芯片的限制,甚至逼迫华为卖掉了荣耀。


而教培行业直接创造了第三种分类:制导摧毁,强大的情绪传导到了整个中概互联。这么独特的历史地位是否有背后的导向性在其中?我毕竟希望互联网产业摘出来,区分出政策的导向性才更有帮助,在纠缠交错的下坠进程中才有可能明确优秀互联网公司的错杀



打击教培是为了保障民生


27号大跌后朋友圈在转发一本叫第三卷的书刊,我也找了一份来阅读,不得不感叹,知识就是力量,阅读的边界有时候能帮助人战胜很多隐藏的危险,原书中是如此表述的: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社会反响强烈。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对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本文归类于十二章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第四节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机制障碍。当然,我的用意也不是说八股文,来回揣摩小段文字,而是把目的性展示得更清楚。

消费本身是有基础意愿性的,孩子不想父母不愿又互相催迫的情景是比较恼人,从消费意愿上来说,教培确实不够理想。

都说俞敏洪哭了,我总觉得他不会,他最难熬的时刻没准是在开班无门灌酒请人的那一天。他是足够坚硬的,新东方这家公司也是足够坚硬的,但是我们的教育是否可以尝试更柔和一些。



生育率的困局


一个说法是:“从人口上看,中美之争我们毫无优势。”

论调基础大概是两方面的数据:

1,中国2020全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0.85%,无移民;美国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360万,人口出生率为1.2%,移民数量62万,两者相加新增公民比例1.4%;

2,建立在新增公民基础上的老龄化统计,我们若保持这个状态,将于本世纪40年代超越美国老年人口比例,并指数级上升。


关于这一点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在混沌大学的演讲已经表述得比较好,我做一些整理归纳和小填充以及更正:


1,30年前内生增长模型就已明确揭露了人口要素的重要性:人口规模的增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得更多的人从事科研和创新的工作,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将为全社会所用,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过去100年伟大的发明之中,72%是由年龄在30岁到49岁的发明家发明,而在这72%中又有42%是由30-35岁的人发明的,也就是说30岁是更黄金的创造年龄,但

3,越是年轻的国家,越多疯狂的创业



4,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大约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到达顶峰,在这期间将拥有远超美国的高质量人口红利:25岁—44岁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口;

5,家庭福利支出和生育率大致成线性关系,但是很昂贵,约1%的GDP投入现金补贴、减免税收、提高社保公费缴纳、购房补贴等,就将提高0.1%的出生率



总结来说就是:

必须要认可和承认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我们迫切需要维持强劲有利的中高收益率以应对29年之前就会到来的负人口增长(社科院数据),否则必然导致极差的国家结局。

但是推导中美优势的结论无疑是无效推论,因为我们超越美国的高创新核心年龄段人口在未来20年都是绝对优势,而这会导致引领创新者的身份变动(数量+质量)。


这几天美股数据披露,特斯拉、FACEBOOK、谷歌等一众美国桂冠企业利润表现无比强势,这都是超级创新的结果,但是请你知道,他们的创始时间基本都在1995-2005年之间,是美国搞创新核心年龄段人口碾压我们的时间段



静态的人口观是没有任何思考效力的,当你看着10年后人口的静态负增长哀叹,又看不到连绵20年的绝对创新人口优势,也无从考证变化的人口问题解决尝试,就和本次中概互联危机中于27号卖出腾讯的人一样,太过短视和情绪。


教培行业的打击无疑是有利生育成本降低的,这并不一定会有直接的促因,但是积极的变化已经在产生了不是吗?医疗集采、房住不炒、减轻教育财务压力....

国家的努力很到位,股民的抱怨很经典,人口因素是投资环节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因为商业产品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早点想、想深点会更有帮助的。



总结上述三段文字:教培行业的告别可能是情理之中和必要之事,但是其超乎寻常的下跌引发了整个中概互联版块的跟随下跌和情绪共振,这其中对其他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是否存在错杀可能?我们来统计一下市场的负面清单,做一份政策理解的试题吧。




共用事业化担忧





现在大家凡是担心互联网公用事业化,一般都要搬出这张证券日报的通讯稿截图。

我估计多数担心公用事业化的人是往这个方向想的:要让互联网平台变成基础产业,收取固定服务费,获取低利率,优秀创新部分拆分出去。

如果真是这么想,应该说偏差度非常高

可是水电煤是什么个状态?

1,垄断经营;

2,非常挣钱,中国神华20年净利率16%,净利润392亿;长江电力20年45%净利率,净利润263亿。

说你水电煤还真是看得起你,有多少互联网企业比得上这个利润水平?


水电煤的提法最早应该是源于2015年6月11日马云在美国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的主旨演讲,演讲的主旨是两个,一个是“我们不是来竞争的”,想得到更快的接受;一个是“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水电煤’”,是表达阿里的和平温柔愿景。


总而言之,互联网水电煤也可以挣钱,而且可以很挣钱,但是你要更扎实地做好基础设施服务,争取高分红,一定多反馈社会,不能光说不做。这和压低估值没有半分钱关系,纯粹股民意淫脑补。



数据国有化担忧


这个市场担忧靠谱得多,前有阿里凭信用借贷数据放超级杠杆被抓包,后有滴滴的复杂数据事件,这个肯定会做的。但是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具体落地的问题,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周小川就支付系统谈及了可控匿名问题,我想比较接近最终落地形式。目的并非是管理你的数据使用,而是帮助更快更好地构建数字中国的理想,数字化、新能源是为数不多我们已经有领先优势的前沿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借助可控匿名的全面数字化,也可监管互联网大厂滥用数据的行为。


这居然能是负面?你就不能想点好。



反垄断担忧


互联网产业是天然拥有网络效应的,往垄断靠近是自然本能和结果。

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巨头日益成为全球反垄断的重点监管对象,不久前美国众议院就对脸书,苹果,谷歌和亚马逊四大科技巨头发起反垄断调查,每年他们各国支付的反垄断罚款也不是小数。

更好的反垄断可以削弱互联网巨头的扩张欲望,天然降低业务扩张的失败风险,减少边界损耗。

而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角度来说,由于互联网触角的宽广边界,商业载体太多,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是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潜在竞争对手,反垄断能给予本来已走向成熟形态的互联网更强应对竞争的创新力,必然会逐渐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

这怎么能是负面?可控的有边界的垄断才是良好的投资生意。




国际资金信任不在的担忧


虽然已经对国际资金中止中国投资的信息做了辟谣,但是说实话这确实对海外资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简单地看看ARK几乎清仓中国资产就明白了。根据对一些海外大中华基金的请教和交流,今日也确实出现了一些老客户say no的情况,但是整体比例依然偏小。

国际资金主流的投资方式是跨境低相关性资产配置,新兴市场中最好的增长市场依然是中国,别人本来就多数不是高配,看待我们就是看待一个高波动同时叠加潜在高收益的市场,和美元主战场相关性不强。

都懂,别人不是傻子,当然,重仓中概的海外管理人其实也是存在的,所以难免上了一些黑名单。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主流资金不会排除中国,真要出大问题,瑞幸时刻就已经出了。本身海外的频发变化也不少,并非政策一成不变,开篇已举了一个例子。




目前观察到的信息更多的是从商业模式固化、网民数量上限、只做国内市场等角度来评估负面信息,我觉得都太窄了一些,这三个信息要素确实影响了互联网的商业空间,但有更长远的可能性值得我们更为兴奋,互联网还远未到终点。





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改造


从去年疫情爆发之后,为没有人敢相信到3月,世界上超过10亿的人口只能窝在家里,亚马逊在2020年前四个月新雇佣了惊人的17万人来满足全球需求的激增,Zoom的活跃用户是一年前的10倍,疫情的一个持久影响可能是我们工作和旅行方式的根本改变。无论封锁持续多长,它已经向数百万企业证明,在家工作也不赖。这可能会产生潜在的深远的影响,可以再思考一下员工为什么需要每天消耗碳和浪费时间聚集在一起,这肯定也非常利好云服务。那些以抵制网上销售商品而自豪的公司,比如爱尔兰的服装零售商PRIMARK将变得十分危险。


日前病毒变异株德尔塔又掀起第二次疫情的危险,当我得知我离成都封闭区不远的时候,下意识的反应竟然是不用出门的感觉还挺好,积点存粮,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享受更舒适的线上生活。


病毒的传播是指数级的,其带来的社会变革也是指数级的,人类社会提前多年尝试了一次半线上的虚拟生活。对人类来说更重要更上层的是精神需求,疫情在让大家高速地适应依赖互联网触达的情感信息和精神解决,多数人确实乐在其中。


疫情期间真实发生了很多十分有趣的线上故事:

1,在Twitch的某个直播间,Facebook和Pandoraborts两个聊天机器人一刻不停地聊了21天;

2,拜登竞选团队搭建了一个“岛屿”用来和选民进行互动,然后被任天堂禁止登陆了;

3,有的人们参加线上婚礼、远程参加毕业仪式,用minecraft来达成;

4,现象级游戏动物森友会,成为了疫情期间更吸引人的社交场所:

5,Travis Scott在游戏堡垒之夜中举办演唱会,有2700万人观看




虚拟世界还可能进一步发展吗?互联网还能进行更深入的链接和互动吗?一部分人给出了他们的愿景:metaverse元宇宙。

目前的数字、网站、app、游戏等等,就好像我们居住不同国家的酒店,每一家都要求使用不同的身份证和不同的货币,元宇宙的目的是完成这个链接。关键在于,没有任何独立公司运营元宇宙,它将是个“具体化的互联网”,由许多不同的参与者以分散的方式运营。



Facebook正在做什么


书现在也正扛着拆分的反垄断官司,谈笑风生中股价新高,并且表达了元宇宙的转型愿景,扎克伯格对该业务的设想和BG的世界未来愿景很像,我把原话摘录下来:

“元宇宙将给个人创作者和艺术家带来巨大的机会,给那些想要在远离今天城市中心的地方工作和拥有住房的个人,以及那些生活在教育或娱乐机会更有限的地方的人带来巨大的机会”。

在过去的两百年里,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大幅下降。然而,近年来,由于Covid-19大流行后的健康和经济冲击,进展有所放缓,并面临进一步的风险。

确定仍处于贫困人口的努力估计,用购买力平价(PPP)衡量,大约40亿人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的年收入低于美国3000$。这个队列形成了一个通常被定义为金字塔底部的类别,提高这些人的生活水平和前景对建立一个繁荣和包容的世界至关重要。

元宇宙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件事情,跨越一切阻碍创建更理想的链接环境,这就是下一代互联网,以美股的Roblox为目前最接近的形态,目前已有1亿用户。确实元宇宙还更多以游戏形式进行设想,而ARK旗下的下一代互联网ETF对产业的理解方向并不相同,可以说下一代互联网应该是什么样,都还在尝试和试探,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疫情在真正意义上指数化改造了人类社会,我们迫切需要更沉浸、更有互操作性的互联网交互,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最大的技术平台几乎不能互操作,它们最多只能让你分享些联系信息或传输照片。而满足这样需求的下一代互联网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可以从事他们真正喜欢的创造性工作,构建体验、虚拟物品、艺术或其他比今天感觉到的任何工作更能激励他们的东西。无限地创造虚拟世界的价值。



对腾讯的互联网检查还将持续半年,而且真实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还远,但是回到我们本身就想讨论的内容,没有危机,如何能出现现在的时机。互联网还远远未到终点,交互和链接也许永远没有终点。对于充满克制力的优秀企业来说,一切都是时间问题,每一次边缘打击都只会加强买入价值。





作者:平台,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个人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猜你喜欢精选素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317581450@qq.com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按钮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