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单素材|精选

被新技术和新媒介包围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

时间:2021-08-04    阅读:7694 次      手机扫码打开

十几年前,人们了解奥运会比赛主要还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资讯网站,出售纸媒的书报亭还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小灵通和诺基亚是那时最流行的通讯工具,手机上的游戏也不过是闪着像素块的贪吃蛇等。

如今技术飞速发展,人们习惯从社交媒体了解新闻,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和亲友谈笑风生;对着拍照软件里各种各样的滤镜按下快门,通过智能手表或是手环监测自己的健康。

我们时常为网络表达的自由而欢呼雀跃,却也因为社交媒体上不够完美的自己感到焦虑;我们时常感叹科技和媒介的伟大,却也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怀念过去简单的美好。当如今的我们被新技术和新媒介紧紧包围时,我们的生活有变得更好吗?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回顾近一个月以来与我们身边的新技术和新媒介相关的内容,精选部分文章的评论区留言,看看才华横溢的读者们是如何看待身处当今媒介环境下的我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的媒介环境让语言习惯发生改变

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明明看似更有利于事实的完整呈现,为什么断章取义的事情仍然会频繁发生?《都2021年了,为什么我们还是会“断章取义”?》这篇文章通过热点网络事件中的“断章取义”现象分析了原因,引发了读者们的讨论。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在网上聊天时不使用标点符号了?》一文则是从日常生活入手,探讨人们在网络聊天时对标点符号使用所发生的改变,很多读者表示不使用标点符号是对于网络时代碎片化的适应,也有读者认为不论何时标点符号都应该被规范使用。

现在的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信息量的增加似乎并没有让获取信息变得更简单。环顾周围海量的信息,我们常常陷入真假难辨的窘境。而当我们需要与人沟通时,碎片化和简单化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语言习惯。无所谓好坏,我们处于这样的媒介环境中,就注定要被其改变。

“断章取义”是对部分受众兴趣的迎合

@圻廿: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难静下心去考虑一件事情的原委,看到部分事件内容,而这个内容正好是容易引起情感波动的,就容易发生网络病毒化传播。容易断章取义是因为大家对于事件本身并没有太多想法,只是图一时的乐子,所以会立即做出判断,并且快节奏时代,信息以秒的速度在更新,大家很难接受如此巨量的信息,碎片化了解更适合大家的习惯。

@V:
断章取义有可能是传播时的漏听或听错(每个主体的知识水平不一样);也可能会是故意而为之:为了流量、为了经济利益等。而大众在网络中对其的批判态度愈演愈烈反映了当今网友太容易“妖魔化”别人,发生事情之后总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教育别人。

@Dxlkslbccdtks love:
断章取义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平台在对新闻事件进行呈现时,往往为了流量、热度,将能吸引受众注意力,戳中受众喜好的那部分内容进行了放大,而忽视了其他可能影响事件真相。或者为了能够更好地还原事件真相的内容,进而导致了事件失真,受众断章取义,当然,这其中与受众只看自己想看的内容有所关系,受众的刻版印象或对某事的固有想法也难免不会让他们断章取义。

省略标点符号是对碎片化阅读习惯的迎合

@Yrb:
标点缺失是“印刷文本”进化成“屏幕文本”的表现之一,从呈现技术的角度看,这种主要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阅读的文本,还有其他一些碎片化形式,在聊天框里有单句倒装、主谓宾断裂、各种生动形象的表情包,在公众号推文里呈现出多个分段、多样化的小标题、插图等,都是适应屏幕窄窄的视线范围以供更快捷简便的表达和沟通,都是为屏幕而生的语言。

@
作者:平台,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个人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猜你喜欢精选素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317581450@qq.com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按钮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