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蒙手机系统诞生之前,手机操作系统已被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浸淫多年,而且垄断程度并不在芯片之下!芯片市场还有AMD、高通、英特尔,但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我们只能选择谷歌的安卓。表面上看安卓是一款开源操作系统,但谷歌却通过GMS对安卓掌握着很高的话语权,如果美国态度发生变化,国产手机品牌在海外就会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华为鸿蒙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国人的支持,央视也站出来为鸿蒙发声,毕竟这是距离打破美国操作系统垄断最近的一次,除此之外,鸿蒙系统并非应对制裁一蹴而就,这是华为十年磨一剑的生态核心,不仅具备比肩IOS的用户体验,同时还着眼于万物互联,所具备的潜力比IOS、安卓大很多。然而,鸿蒙想要活下去,必须跨过“生死线”,也就是年底3亿台,16%的市场占比,否则鸿蒙只会成为昙花一现。
鸿蒙表现超预期
在鸿蒙手机系统发布后的短短一个月,鸿蒙用户量就突破了3000万,对于一款新生手机操作系统来说,鸿蒙的表现确实超出了预期,并且华为还一度改口,将3亿台的目标提升到了3.6亿。而在华为的“百机升级计划”之下,在P50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鸿蒙系统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4000万。不得不说,在鸿蒙研发人员的努力之下, 国人的支持之下,鸿蒙的表现确实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央视再次发声
但是,对于一款开源操作系统而言,在战略部署方面,鸿蒙走的是安卓的路线,生态对于鸿蒙来说,比任何都重要。为此,央视再次发声,引用专家的话表示,鸿蒙首要任务在于建立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从而让鸿蒙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央视表示升级鸿蒙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5000万。
而在此前,华为也再度改口,将年底3.6亿台的目标提升到了4亿,不难看出华为对鸿蒙的自信,而谷歌FunchsiaOS,三星Tizen的推出,也证明了华为鸿蒙基于物联网的布局是正确的,并且走在行业最前沿。
人民日报点名
不仅央视,人民日报也发文力挺鸿蒙,向对鸿蒙有异议的网友澄清了鸿蒙的“真实面目”。人民日报表示,一款操作系统可以拆解为开源部分和闭源部分,比如安卓则是由开源部分(AOSP)和闭源部分(GMS)组成,开源部分来自于AOSP社区,这并不完全是谷歌写的,全球不同厂家、不同个人开发者都有参与。
而华为鸿蒙则是采用了AOSP开源框架加入了自己的Openharmony(开源鸿蒙),而鸿蒙手机操作系统,则是在Openharmony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打造,就好像华为虽然采用了公版的“毛坯房”,但还是对毛坯房的墙体、材料进行了更换,从而形成了开源鸿蒙,而鸿蒙手机操作系统则是更换过墙体、材料之后再进行的精装,所以说,鸿蒙手机系统并不是“换壳安卓”,大部分都是自主研发。
与此同时,王成录表示,今年10月鸿蒙开源代码上线后,来自AOSP社区的、由谷歌贡献的代码几乎就没有了。
之所以采取这种路线,一方面是摸着石头过河更稳妥、更经济,另一方面是效率更高,更具有前瞻性。
随着华为鸿蒙的不断推进,外加上电器企业、汽车企业的不断入局,鸿蒙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这才是鸿蒙真正释放潜能的时刻!关于鸿蒙,您认为会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