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单素材|精选

互联网黄金20年结束,但新流量、新运营的时代也许刚刚开始

时间:2021-09-24    阅读:5024 次      手机扫码打开

谨以此文正式开启《运营之光3.0》的对外连载。

第一篇连载,我想在时隔6年后,重新聊聊整体聊聊我对于行业和运营这个事的一些宏观理解和认知,也借此重新回看一下,我5年前的一些展望和认知如今是否已有一些更新和偏差。

欢迎交流指正。


01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今天的互联网都已来到一个发展周期的尾声。


从2001年“传奇”等网游开始走红,以及百度、3721等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全民级用户产品开始涌现,到今天,中国互联网的流量大盘——也即用户平均上网时间已经净增长了2000倍以上。

毫无疑问,这是互联网最黄金最鼎盛的20年。


然而,从2016年王兴提出“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以来,整个互联网世界的用户基数、流量增长等趋势就已经出现了显著放缓。到今天,我们已无法再预期在移动互联网世界里,还能再诞生一些重要的全民级现象级产品,相对的,微信、抖音已经成为最大的全民流量阵地,未来几年,更多商家和个人,都需要在抖音这样被巨头把持的流量生态中去寻求获得流量和变现可能。

几乎大家都已经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整个发展周期,甚至是整个互联网的黄金20年,都已经来到尾声。

就更不用说,还有国家“反垄断”的利剑还高悬在互联网巨头们的头顶上,令人瑟瑟发抖。


,事情背后也有另一面。

当一个时代进入尾声,背后往往也孕育着另一些新时代的开启。



02

6年前,在写作《运营之光》时,我曾经提到过,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伴随着新技术应用前景和蓝图初见端倪的半技术半概念驱动阶段。

早期互联网阶段,线上世界还一片空白,可玩的东西和可选择的服务都还不多。因此,但凡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有一个还不错的新颖的概念能被做出来,在互联网世界里可能很快就能火起来。从门户到论坛到博客再到搜索和各种网游,无不如此。


第二个阶段,则是伴随着各种实际的技术应用落地,随之而来的产品驱动时代。

这一阶段里,各种新的产品、新的应用将会层出不穷涌现,在行业里,产品体验和产品创新将会成为这一阶段的竞争胜负手。


第三个阶段,则是运营驱动时代。

这一阶段里,很多产品在形态、体验上的创新提升空间都已经很有限,大家竞争比拼的核心将会越来越趋向于运营。


以今天的眼光回过头来看,这个“三阶段发展论”,其实可能会是某种无限循环——每逢一类重要的创新走完了它的半技术半概念驱动、产品驱动、运营驱动3个循环之后,新的创新可能也已经正在被孕育的过程中。


例如,移动互联网虽然已经临近尾声,但类似区块链、元宇宙、AR/VR等事物,可能还处于半技术半概念驱动的早期阶段里。

这些当前看起来还很早期的事物,至少有一部分,很可能在后续十几年的时间里,也将会复刻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进程,逐渐进入产品驱动时代和运营驱动时代。


于是问题来了:6年前,我曾经断言“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无数运营从业者也为此而感到欢欣鼓舞。

那么今天,运营驱动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吗?

以及,如果移动互联网的全发展周期已经临近尾声,未来的“运营”又将会何去何从?



03

毫无疑问,2021年的当下,我们已经身处所谓“运营驱动的时代”。

甚至对一个运营从业者,或者具备流量、商业运营能力的人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时代。


6年前或更早以前,大家都得自己先拥有一个APP、一个网站,或者是一个XX系统,这才可以让自己在互联网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去流量、增长、变现的世界里折腾。

而今天,互联网已经能够连接一切,类似微信、抖音这样的大流量生态已经无比成熟,各种变现手段、用户付费习惯也已经非常成熟,线上世界里的变现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对一个人来说,你打开手机开始直播,只要你有销售能力和产品,2分钟你就已经可以开始变现。


这意味着,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家公司,在当今的时代,只要你拥有足够强的运营能力和对于流量的理解,你完全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在互联网环境里为自己带来可观的收益。

我自己最近经常表达的一个观点是,往后的下一个时代,可能会是很多拥有流量、运营能力的人来主导,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量生态来进行创业、服务和变现的小微创业时代,而不再是大创业的时代。

一个小团队,一个懂流量、懂运营的老大,锁定一个品类+一类用户进行深耕,一年大家一起搞个几千万收入,小而美,很开心,这可能才是未来的主流。


6年前,还有很多新流量、新服务在不断涌现,大家还在追求增量,追求跑马圈地,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平台或流量生态。

今天,在消费侧不再存在流量生态或大平台级的机会,大家更多进入存量竞争,更多人的主要注意力都在“变现”和“效率”,而不再是一味“增长”。

做大用户规模,已经不是今天的主流,今天的主流,是要做高用户忠诚度。 


这也意味着,除了少数更硬核的前沿科技等领域,今天绝大多数公司间的竞争,确实已经重新回归到了拼运营、拼服务、拼效率的阶段。


再回到行业从业者身上看,6年前,在整个行业里,产品经理和研发的平均薪资,是运营的2倍。整个行业里能够在收入薪资上与产品经理们平起平坐的运营,其实凤毛麟角。

而今天,已经有很多能够驾驭流量、变现、数据和策略的运营们,可以在收入水平上完全不输于产品经理和研发们。


甚至,按照我们如上所说,很多缺乏硬核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们在今天的生存和个人发展,可能是会更焦虑和迷茫的,整个行业内也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产品经理。

反而是那些天然更懂流量、运营的人,在整个行业内会生存得更加游刃有余——无论是个体变现还是去到任何一家公司,他们总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也总能让自己的个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6年前,我曾经提到过如下2个展望和“相信”——


1. 运营的价值在互联网行业曾经被低估了,直到现在,行业内大多数人对于“运营”的理解仍然是模糊和有偏差的。这一状况终会在未来几年内得到改善,运营在行业中所占据的权重和重要性也会越来越高。

2. 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我们所反复提到的所谓“好的运营”。这既是行业的运营从业者们当前所渴望的,也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需要。


今天回看起来,这两个展望,其实已经成为现实。

但你肯定也会心存怀疑,当前这个所谓“运营驱动”的时代,还能持续多久?



04

我的判断是:“运营驱动”在以2C业务为主的消费互联网范畴内,将在此后很多年里成为一种常态。并且一定会每隔1-2年,必有新的流量红利、打法层出不穷涌现。

而在整个大商业世界里,运营的价值和江湖地位已经完全被确立和认可,一个“能够掌控流量+能够面向业务和用户搭建运营体系、能够帮助一个业务跑通变现闭环的运营一定是非常值钱的”已经是行业共识,在此后很多年里,都不会有变化。


这个判断背后,有几个逻辑——

1.对于2C的消费端而言,未来数年内的流量格局,已经逐渐趋于稳定。

如前所言,未来数年里,整个行业内最大的流量大盘,只有微信和抖音。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都更需要关注和思考如何在大流量生态下获取流量和变现,以及如何经营好自己的用户。

而新媒体流量生态,本身就自带“浪潮属性”——每隔几周必有新的爆点话题,每隔半年必有新流量玩法,每隔1-2年必有平台级变化出现,且所有变化背后都孕育着机会。

这样的大环境下,注定了“运营”的发挥空间和用武之地是最大的。


2.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将来的元宇宙可能都会消亡、过气,但“流量”将会永生。

到今天,我们可以相信,未来的世界里,技术会变革,人们愿意倾注付出时间的媒介、场景、终端可能会变化,但所有的注意力都意味着流量,以及很多商业变革、竞争都必然围绕着流量逻辑、流量格局的变化而展开,这一基本逻辑将会是长期稳定的。

类似上面提到的元宇宙、区块链等,可能也会伴随着技术发展成熟涌现出更多产品创新,但见证过了整个互联网全发展周期的我们已经可以相信,所有的产品创新到了最后,都会为流量、变现服务。

这也意味着,而那些对于流量、运营理解更加深刻的人,那些脑海中可以迅速把流量按照属性进行分类和管理,且熟知各类常见不同属性的流量玩法和差异,并能够不断敏锐捕捉和发现新的流量红利和变化趋势的人,将会拥有极强的竞争力和个人附加值。


3.未来的商业竞争和商业创新,很多时候会变成是“关键业务场景”和“业务模式”的重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人有能力快速在一些新场景下跑通流量-变现全业务闭环的人才能占据更多先机,拥有更强竞争力和价值。

例如:当“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的用户转化成交场景出现后,有一部分线下店铺的店主,迅速就想到也许可以通过直播来精准吸引本地流量,并把直播和线下店面运营结合起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更高效促进用户成交和用户维系,最终还真的在很短时间内跑通了这个业务闭环。

于是,ta们相比起其他店主,就有了一个“先机”,就能借此获得更多收益和红利。

而更有机会具备类似能力的人,在一家公司和大商业世界里,也往往是运营。


再换个角度理解的话,6年前,互联网还往往被很多人看作一个独立的行业,而“运营”则是一类高度依附于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特定工作岗位。

今天,互联网已经是一种基础设施,而“运营”则更像是一种能力——任何人或任何公司想要经营、发展或获利,都需要掌握和了解如何通过互联网获得流量、维护用户并持续变现、提升效率。


互联网的黄金20年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我相信,其实新流量、新运营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我相信,往后再过几年,也许我们会进入一个“无处不流量”、“人人皆需要理解流量和运营”的时代,一个流量的场景、属性和类型都会变得更加多样,所能看到和尝试的变现通路也会更加多样的时代。



05

但,话虽然这么说,想要真的具备上面所说的“对运营、流量有深刻理解,能够重构和跑通整个业务闭环,能够敏锐洞察和理解流量趋势变化”等能力,也并不那么容易,甚至可以说很难很难。


6年前我就说过,一个优秀的运营需要极强的执行力和大量对于细节的关注,又需要对于商业竞争、策略制定有丰富经验,还需要拥有驾驭和管理好一个复杂项目的能力(俗称“操盘”能力),在此之外可能也需要在认知上有足够深度和广度,能看到某些事物的本质。


今天,我经历过去6年的创业洗礼,也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兴衰起伏后,我对于运营、商业的很多思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如果今天再让我对于整个行业内的运营从业者们说点忠告的话,我想我会说——

运营这样的工作,可能是少数入门门槛较低,但天花板、上限又极高的工作。


只是,最终能够从底层执行一路上行触碰到天花板和上限的运营,也一定是少数人。毕竟运营并非一个存在行业标准的岗位,这让它天然就有更大的理解和学习成本。

此外,入行运营并持续上行的整个过程中,你需要承受无数压力,直面无数挑战,也需要用一些重要的成果来证明自己,可能还需要在一边实践中来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找准自己的个人定位和方向。


投身这样的工作,注定不轻松。

但如果你真的想要看到更大的世界,它一定值得。如果你出身普通平凡而又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投身运营可能也是我能看到的最好的选项之一。


作为一个从2008年就进入互联网行业,长期对于这个行业和运营工作怀揣热忱,过去5年有幸为行业和数以百万计的从业者们提供了一点帮助价值,至今还在一线折腾创业的“老年人”,我也想重新梳理我在过去6年来的很多新的认知和思考,把我对于运营、流量的很多新的理解做一些系统的分享。

所以,今天的这篇文章其实只是一系列连载的开篇,我预计将会通过2-3个月的连载来完成这一系列分享,也把它作为《运营之光3.0》的书稿底稿。

此后,我会每周在“黄有璨”这个个人公号里来发布我的每周连载,如果有兴趣,欢迎关注追更,也欢迎拍砖交流。


希望这一系列连载,能够帮助更多初入这个行业或是还没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可以以比6年前更好的方式建立起自己对于运营、流量的系统认知,也能以更正的三观来看待很多事。

希望这一系列连载,能帮助对于互联网既感兴趣又有点恐惧的更多传统行业和线下的从业者们拨开运营、流量、用户增长、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名字背后的神秘面纱,让“玄学”可以相对“科学”一点。

希望这一系列连载,可以帮助一部分中早期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们更好理解新流量、新渠道、新场景背后的很多本质,帮助大家更好思考和决策。

也希望这一系列连载,能够帮助更多已经身在行业内,工作多年却仍然感到迷茫疑惑的从业者们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建立起一些强烈的信念,减少一些迷茫。


如果关于运营、流量和增长,你有什么特别想要跟我探讨的问题,也欢迎给我留言。(首篇连载完)



我是黄有璨,有瞰学社创始人&CEO。

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终身教育从业者,也是一个思考者和学习者,日常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关于行业、商业和运营流量增长的思考见闻。

有兴趣的话,欢迎加我微信,围观我的朋友圈。时间有限,基本不闲聊,还请见谅。

作者:平台,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个人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猜你喜欢精选素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317581450@qq.com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按钮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