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高成长性来自哪里|观察家
时间:2021-09-30 阅读:
18455 次

手机扫码打开
每个企业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创业者必须看清大势,才能顺势成长。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万建民
成长性是判断一家创业公司的重要指标。但坦率地说,有些创业公司的成长性让人看不明白。过去20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波浪潮,主导了中国的创业潮流。在那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业者似乎只要掌握了流量,就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把XX产业重做一遍”,从而获得高成长、高回报,零售、出行、旅游、教育、本地生活等,莫不如是。甚至,营收、利润等传统的经营指标被视为没有意义,资本看中的是“终局”。终局是什么?当然是创业公司取得行业龙头地位。而靠烧钱烧出来的终局,必须取得垄断地位,才能“配”得上烧钱的“付出”。但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性,互联网的增长逻辑,并不适用所有行业。靠烧钱烧出来的市场份额,别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抢回去。滴滴遭遇调查之后,网约车市场立即硝烟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更多的实体行业,烧钱也“烧”不出快速成长。比如这两年大热的芯片产业就来不得半点虚的,不尊重科学规律,不扎扎实实做研发、做产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地鸡毛。对创业者来说,在强大的资本洪流面前,似乎别无选择。很多创业者都相信,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活着”。这固然没错,但当我们继续追问:什么样的企业能长久地“活着”,走向成功甚至伟大?仅仅考虑“活着”的创业公司,显然难以支撑起远大的未来。2001年开始,《中国企业家》每年寻找21家高成长性创新公司,称之为“未来之星”,到今年已经是第二十一年了。回头看看这400余家曾经的新兴企业,有些已经长成巨头,如腾讯、百度、小米、美团等;有些仍然“活着”而且活得很好,但已经失去了当初那种高成长性;还有极少数走上了失败的道路。过去20年,创业公司获得高成长性的方法,简而言之主要有两个:一是解决痛点,二是提升效率。解决痛点,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用户;提升效率,则可以分享随之带来的利润。而两者主要的工具都是互联网技术。从理论上说,这些方法未来依然适用。但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巨大的变化是:互联网赖以发展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再,对互联网平台宽松甚至放任的监管环境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政策层面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其中大有深意。不可否认,包括滴滴在内的互联网平台极大地提升了行业的效率,也很大程度解决了人们工作、生活中的痛点。但当平台掌握海量数据之时,必须承担起数据安全的责任;当平台形成垄断地位之时,必须面对市场公平的考验。中国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时代已经变化,每个企业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创业者必须看清大势,才能顺势成长。什么是大势?陆奇说中国经济的发展,过去40年基本上是“中国+开放市场”在驱动,接下来几十年毫无疑问是“中国+技术”来驱动,数字化的社会基础、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可持续的能源等是不可忽视的技术发展趋势。任泽平说得更加直接,“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地位),以及(改变)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资本市场等”。抬头看看天空吧,风向已经变了,技术创新才是创业者的星辰大海。
作者:平台,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个人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赞赏金额:20元
微信支付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