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有成功的人,如果重新来过,还有多大把握?
追求极致
1、看奇葩说,那些奇葩们准备个辩论,真是挑灯熬夜,写稿子写到吐。
2、脱口秀大会的段子,台上几分钟的词,可能改半个月,就为上台包袱能响。
3、去上海车展,看录介绍车的视频,就几句话,录了可能俩小时,还在重录。
4、九边写公众号,每周两篇,开始要先写到几十万字,先把自己写到吐为止。
5、现在抖音上的大V直播、拍视频,都是拼到了极限。
6、B站里面的大UP主,都是精益求精,不断超越各种极限、极致。
7、做了几天教培行业,发觉名师的课要是在我上学那会儿,都可以把个傻瓜讲到清华去的程度。
.......
不追求极致,你必然普通,要想成点事儿,就得追求极致。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一直是这样,任何行业的最顶层、最顶级都是追求极致的结果,只是现阶段更加的突出而已。因为社会内卷造成的各行各业竞争白热化,太激烈了,不拼不行,躺平受穷。
内卷的根本原因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走到了尾声,整体都是存量博弈,中国这个最大的世界工厂,把我们能够生产的多数产品都搞到供大于求的状态。
新三座大山被推倒,教育:新东方打市值一折,做教培的几百万人要转型、要找饭吃,去其它行业抢饭碗;房地产:中国恒大市值打一折,如果挺不住,可能不止几百万人手影响;医疗:集采制度,带量采购,同样是大批人失业转行。
996、007多数都是被社会现状逼的心甘情愿
经过四十年改开,所有行业的水平和能力都提升和优化到某个高度,追求极致是成点事儿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事逻辑。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追求极致是社会内卷条件下,那些不甘心、不服输的人必然选择的道路,被逼的。
结论就是我们要想做房车成功,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站在车主的角度,追求极致的把产品品质做好;追求极致的通过工艺改进、效率提升,把成本降低;追求极致的把人做好。
填补差距终极靠啥
1、产品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认知,认知的背后是学习、实践、积累。
倒过来说就是,我们通过学习、实践、积累的所有经验教训存储到大脑中的总和就是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行动,行动决定了产品,产品决定了利润。
2、我们的认知是产品第一,就在产品上不断下功夫;认知赚钱第一,就不断地想着法子赚钱。
3、填补这个差距靠的是认知到差距的存在,然后用行动去填补这个差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产品越做越好,利润越来越多,因果是顺的。
4、工作的本质是交易,我们在用自己的时间和才能,通过一家公司,与市场交换金钱。
(作为产品经理)我发现,我们其实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去倒推需要什么技术。
你不能说我们先有了牛逼的技术,然后再去想怎么去卖出去。要论犯这种错误,不是我针对谁,我想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我犯过太多这种错误了!
当我们思考苹果的战略和愿景时,我们都是先考虑苹果能给用户提供什么,能带给用户什么。而不是说先找一帮工程师,大家坐下来讨论自己有什么牛逼的技术、怎么去卖出去。
我觉得这TM才是正确的创业思路。”
仅仅一小段话就道出了创业的真谛,做产品的真谛。所有的创业、做产品的秘籍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