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只有两种类型的企业能在数字化时代生存:
一种是数字化原生企业,即从成立开始运转就按照数字化方式运营和发展; 一种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相信大多数的企业,包括政府机构、央国企和传统行业的企业都是后一种情况。 时代洪流,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从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普及的计算机电算化,到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网路化,再到云计算的蓬勃发展,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也已经开启。
在数字化时代,政企在部署新业务时,已经不能再重复之前先传统IT模式再上云的路子了,而是应该一开始就在规划、研发、市场、运营等全流程实现数字化云原生,这就是华为云首次提出的云原生2.0时代。 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的转型、业务的转型、组织的转型。之前有过一个篇文章《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 多年前外媒一直说中国是“基建狂魔”,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要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海外媒体曾经一轮一轮的称中国某些城市建立的新区是“鬼城”。甚至国内也不乏附和的声音,而如今回头看,固然是有些鬼城的存在,但毫无疑问绝大多数新区都是最具活力的区域,甚至有些新区已经取得很亮眼的成绩,其实还是“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只是这里的“路”变成了现代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或者说是数字化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全球共识,已经有170个国家发布了数字战略。新冠疫情和碳中和发展战略,更加坚定了国际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决心,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必然选择。20年前,不上网的企业即便没有消失,也差不多没有存在感了。
20年后,不上云、不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也面临同样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