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不如预期,这部剧“破”局了,却没“立”起来
时间:2021-10-29 阅读:
9258 次

手机扫码打开
观众翘首盼望的《八角亭谜雾》终于在10月13号开播,沿用英美短剧模式,小体量、精致的12集短剧让人感受到精品与质感。这部剧演员整容强大,段奕宏和郝蕾在《恋爱的犀牛》《颐和园》之后再度合体,祖峰、温峥嵘等实力演员鼎力加盟。电影导演王小帅下场执导网络剧,让观众对《八角亭谜雾》的期待又上升了一层。但,这次迷雾剧场失手了,《八角亭谜雾》豆瓣开分只有6.0。《八角亭谜雾》在画面等视觉的表达上,有明显的创新与尝试。与传统的国产悬疑取景地不同,该剧悬疑氛围的营造没有依靠高耸、逼仄的高密度空间,也没有借助无际与荒凉的偏僻地区,而是选择了江南水乡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江南水乡,环境氤氲、雨水丰沛,小桥流水中散落着古老气息的建筑,缓慢、悠然、闲适中又隐藏着剑拔弩张的冲突。于葳蕤中窥见危险,于暗涌中窥见善良,给观众带来新鲜的悬疑体验,也与本剧的“家庭与秘密”的主题吻合。除了取景地让人眼前一亮外,虚焦晃动的镜头在网剧中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晃动的镜头展现了人物的杂乱、恐惧与失控,带来了紧张感、失序感、窒息感。开头的长镜头中,画面晃动最为明显;第三者的偷窥视角,迅速将观众代入到一场跟踪与逃跑的场景中。这是一段十九年前的倒叙:一个十八岁的妙龄少女,在大雨中穿梭在密密的竹林中,不时惊恐地回头看后面的人是否追上来。雷声闪动,她从树林中跑出来,继续在河岸逃跑。从画面来看,阴郁的树林,身穿校服的女孩身影在其中晃动,快速、又无法逃脱,暗示了此刻人物境地的绝望与全无出口。晃动的镜头之下,红色与黄色灯光的混杂,几个人迷失在欲望之中,呈现出混沌与迷乱的状态。剧中,交代了富二代朱胜辉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这一段舞厅的舞蹈也能表现出人物空虚的心理。当然,不少观众反映镜头太晃,甚至引起了生理不适:头晕、恶心、想吐。另外,晃头的镜头语言除了传达惊悚情绪、跟踪偷窥的含义之外,没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也让观众觉得乏味与无聊。本格推理的重点在于逻辑推理和解谜,变格更侧重于展现惊悚恐怖等视觉化的凶案,而社会派则将关注重点转移到案件背后的社会议题与人性剖析。从叙事的情节来看,《八角亭谜雾》属于社会派推理的范畴,从凶案中探究人物动机,洞察人性的弱点。为了更深入地探讨人物动机,它采用了双线叙事的结构。一条主线始终围绕着玄珠十九年前意外死亡的未破解案件展开;一条暗线,则是从玄家的儿女们向外发散与延伸,不断揭开家庭成员的秘密。这个故事的主轴是家庭,家庭伦理关系与情感不断铺陈向前,个人与家庭的纠葛贯穿其中。主角玄梁是玄家的长子,他心中一直怀着对死去妹妹玄珠的愧疚和怀念,因此给女儿取名“玄念玫”,谐音“念妹”。剧集开始先是抛出了一个引子,等到第五六集,才交代了事情的始末:他因为谈情说爱耽误了接妹妹放学,而妹妹却在那天遇害。正是出于内疚、自责和救赎自己的动机,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保护女儿玄念玫身上,以至于超越正常的关怀,成为控制。中国传统家庭对子女的管束与控制,在玄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儿女更像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玄念玫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需求,没有被满足,进而用叛逆来反抗父亲的权威,试图用争吵和打破禁忌去违抗父亲。她找到班主任田老师,想让田老师帮自己拍照,想通过别人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她和叛逆少女木格交朋友,去舞厅蹦迪,涂从来没有涂过的口红。这些行为是她在父亲几近窒息监控下的喘息。除此之外,家庭中细微的情感也被捕捉,比如嫉妒和竞争感。玄珠和玄珍是姐妹,玄珠被迫卷入到玄珍争夺家庭关注的斗争中,因为性格好、长得好看,玄珠总是看上去比玄珍更幸运。但是,剧中不管是木格对玄念玫的嫉妒,还是玄珍对玄珠的嫉妒,都将“嫉妒”脸谱化、刻板化了。《八角亭谜雾》从主线中牵引出其他支线,带出玄家家庭成员玄梁、玄珍、玄珠、玄敏、玄念玫等几个人物的秘密。然后,多条并行线索有如江河,重新汇入大海,逐渐解开玄珠被杀的真相。不破不立,王小帅试图将人伦情感进行现代性的表达,这是“破”。将传统的伦理故事放在悬疑的框架中去讲,是一次大胆尝试。前4集不断铺陈延展的家庭人物线索与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让观众觉得质量上乘。但本剧“破后未立”,过于繁杂的人物线索,反而消解了悬疑感。人物线索虎头蛇尾,观众难以在迷雾中抓到重点。没有抓住线索的成就感,也失去了紧张感,只想看编剧究竟如何填坑。木格失踪了,将玄梁与韩雪萍的情感牵引出来,也牵引出另外一个嫌疑人田老师。但一直到第六集,木格好像被编剧遗忘了,再没有任何木格的线索出现。第一集朱胜辉凶案发生之后,直到第六集还在费力地展开人物故事,而且人物线索也不清晰。想要设置悬念,但后面鲜少呼应,或者呼应的时间过长,观众的耐心在冗长的家庭伦理故事中消耗殆尽。家庭、儿童、官商勾结,“悬疑+”的维度不断扩展。悬疑与爱情、家庭伦理等类型不断融合,迷雾剧场悬疑剧不断内卷。在这样的背景下,观众观看悬疑剧的阈值不断升高,对悬疑剧的剧情、逻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叙事结构也好,影像画面也好,对于悬疑剧来说,都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必要条件。毕竟,2004年的《神探狄仁杰》豆瓣评分9.0,现在回头再看,还是让人拍案叫绝。
作者:平台,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个人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赞赏金额:20元
微信支付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