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混合云更多的是”从云中逃生“,而不是进入云的可行途径。
很难解释元宇宙,原因之一是:它不一定存在。“元宇宙”里有对互联网未来的幻想,有巧妙的方式来封装在线基础设施的一些当前趋势,比如实时 3D 世界的快速增长。
尼尔·斯蒂芬森 (Neal Stephenson) 在 1992 年的小说《雪崩》( Snow Crash ) 中创造了“元宇宙”一词,其中提到了一个由真人化身居住的 3D 虚拟世界。许多其他科幻小说媒体包括类似 元宇宙的系统(其中一些早于Snow Crash),但斯蒂芬森的书仍然是元宇宙爱好者最常见的参考点之一。
它可能是互联网的一个更高级的继承者。
有人说元宇宙,是一个由持久、实时渲染的 3D 世界和模拟组成的庞大网络,支持身份、对象、历史、支付和权利的连续性,并且可以由有效无限数量的用户同步体验,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单独的存在感。
也有人说元宇宙是一组虚拟空间,您可以在其中与与您不在同一物理空间中的其他人一起创建和探索。”
现在,谈论“元宇宙”通常对包含以下一些内容的数字平台感到兴奋:
与旧 Web 服务或现实世界活动重叠的功能集
实时 3D 计算机图形和个性化头像
各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互动,与传统游戏相比,竞争性和目标性较低
支持用户创建自己的虚拟物品和环境
与外部经济系统建立联系,让人们可以从虚拟商品中获利
看起来非常适合虚拟和增强现实耳机的设计,即使它们通常也支持其他硬件
元宇宙的优势之一是“存在感”——一种你在身体上与地方和人接触的感觉,而不仅仅是“通过窗户观察别人”。一个更愤世嫉俗的说法是,元宇宙是与当下互联网的彻底决裂,元宇宙让公司能够避开与“互联网”相关的负面包袱,尤其是社交媒体。当然,也有人将元宇宙描述为“实体互联网”,基本上是互联网的升级版,人们可以在其中拥有“在 2D 应用程序或网页上不一定能获得的不同体验”。
元宇宙可能再次进入炒作周期的一个原因是,自2003 年《第二人生》推出以来,图形技术和互联网连接有了显着进步。许多视频游戏在“实时服务”模式下运行,开发人员不断更新游戏以鼓励玩家返回,从而创造出一个更令人信服的假象,即一个活生生的、呼吸的、不断变化的世界。
此外,还有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 的加持,NFT被看做是一种记录谁拥有特定虚拟商品的方式,创建和转移虚拟商品是元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NFT 是可能对元宇宙有重要作用的金融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