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一个词引发广泛的关注,那就是“三次分配“!
其实,社会有个基本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有一种东西出现,用来打破原有的平衡,形成新的平衡(熵增定律)。第三次分配就是又一次革新自己,并且自我升级的过程!
放眼中国,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其标志之一,就是中国经济的上半场结束了,经济的下半场正在开辟。就像打球比赛一样,下半场的打法和上半场一定是不一样的,无论你是哪一方,都必须调整打法,才能适应新的比赛节奏。
三次分配的起点,也是中国经济下半场的起点。一切旧模式都将尘归尘,土归土,各种新模式和红利,也将破土而出。
三次分配时代,赚钱的逻辑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简而言之一句话:之前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资本”型增长;今后我们的收入来自于“运营”型增长。
先来搞清楚什么叫资本?比如土地,房子,股票,各种优势资源(矿产,厂房等等),也就是可以坐享其成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初期,往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他们可以盘活整个社会的资本,还可以加杠杆,带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企业、个人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解决原始的资本积累问题,都必须经历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跑马圈地”。一旦生产力得到解放,就加足马力直往前冲,谁的马力大谁抢的地盘就多,属于野蛮生长阶段,“跑马圈地”时代主要有两大红利:
第一大红利:“人口红利”,针对的是制造业和房地产。
第二大红利:“流量红利“”
这两大红利让中国完成了三大基建任务:
第一是实体的基建,主要靠房地产;
第二是网络的基建,主要靠互联网;
第三是产品的丰富,主要靠制造业。
三大基建任务的完成,让中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各有各的任务:
上半场,在资本的推动下,要先通过“模式+技巧”的创新,给社会搭好骨架。
下半场,在运营的推动下,要再通过“产品+内容”的填充,让社会有血有肉。
先资本,后运营,这往往就是个人、企业发展的两个阶段,这也是一个“先硬后软”的过程:
比如我们前些年大兴土木修桥修路,建房子,这是一种硬性设施的搭建,目的是为了做好社会的框架,只有当一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完善到一定程度,人们才能更好地搞科研,做产品。
比如我们前些年诞生了很多互联网平台,电商、社交、交通、餐饮等等,这些平台的搭建也是为了给社会搭建框架,这些平台大大提高社会的运转效率,给很多人带来创业和就业的机会。
当我们通过资本的力量把社会的基本框架完善到一定阶段,我们接下来的精力就要放在运营内容上。
因此,中国经济的上半场,通过资本的累积完成了两大任务:用钢筋混泥土做好基建和房子,推出各种互联网平台提高社会运转效率。
在搭建框架的时代,发展比较粗放,秩序不够完善,所以很多人都在研究模式和技巧,因此投机者更容易赚钱,这是现实。
所以运作这两种资本的人最赚钱,第一种就是搞房地产的,第二种就是成功搭建各种平台的。
而到了下半场,随着商业框架的完善,只有运营好产品和内容才有出路!
这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在一个信息高度对称的时代,或者说在一个竞争越来越充分的时代,所有的模式和技巧,都会变的没有门槛,资本越来越无处落脚。
在经济的上半场,一个人的成功跟个人能力和贡献根本没有太大关系,只要你胆大,会玩套路,不择手段,你就能成功。
但是下半场就不一样了,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对称,中间环节越来越少,机会越来越均等,渠道越来越公开,资源越来透明,在一个信息和价值高度对称的时代,每一个机会只留给最能配得上它的人。最好的技术(工具),一定会被最善于使用它的人掌握;最有价值的思想,也一定被最具贡献精神的人获取。
3
所以,这也是一个套路过剩的年代,人人都熟悉和掌握了各种套路,而当所有人都在使用套路的时候,那些用心、走心、有价值的人,却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从现在开始,机会将越来越公平,法制和法规也越来越完善,社会告别了野蛮生长期,开始纵深/精细化发展,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功,就必须依靠你能创造的价值,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价值”决定一切的时代。
在一个价值高度对称的时代,每个人只能得到和他相匹配的东西,一旦自己拥有的东西超过了自己的能力/价值,就会出现麻烦。
因此,未来我们必须把精力放在运营产品和内容或服务上,而不再是依靠各种捷径或者投机,不再依赖资本的动力。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真正的好时代才刚刚开始,因为从“资本”到“运营”的升级,其意义不仅再在于社会的逻辑不一样了,更大的意义在于,它能使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转变。
一个人人都在沉下心来做产品、内容,重运营的时代,才是健康的时代,才是最好的时代。
再换一个角度看人生,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大家靠投机赚钱,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大家要靠努力赚钱。
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国经济的下半场,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只有勤奋的好人才能赚到钱。
这句话非常通俗,却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