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的起点,别人更容易成功?
为什么成功于你而言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实际上,成功并不神秘,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发现并积极去实践生活中能“改变”自己的一些小事,人人都可成功。
用著名励志演说家吉姆·罗恩的话来说:“成功既不神奇也不神秘。成功是坚持不懈地实践基本原则的自然结果。” 它并不复杂,也不浮华。
所以,当我们每天能做好这4件事,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一个人开始走向成功的征兆有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那就是自律。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开学的第一天对自己的学生们说道:“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得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如此简单的事情,还会有谁做不到呢?
过了一个月之后,苏格拉底问他的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一次这样问道,这一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约有八成的学生。
过了一年之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个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的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每天把手甩300下难吗?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可以轻松地做到。每天读10页书或是练一篇字难吗?同样任何人也能做到。可有的人却成为了作家或书法家,而多数人则默默无闻。
人有一种品质,可以使自己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想要步步高升,不能只靠运气,还要有良好的习惯,做好自己,严于律己,就会事倍功半。这世上99%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因为人前的光鲜,都是靠人后的自律撑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做事总三分钟热度,很容易被其他事情打扰,那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人性的弱点千千万,要克服它们,不仅需要自律,更需要懂得自省,这也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自醒、自警、自省是一种自我敲打,是经常把自己放在“显微镜”和“放大器”下去审视、体检,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慎独、慎初、慎微,常怀敬畏、不敢懈怠。
曾国藩在家书中引用过朱子的名言:“悔字如春天,万物蕴藏积蓄的生机开始生发。”
悔过自省,就像春天一样蕴藏着无限生机。一个人如果能时常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进行自省,那么他的人生也必然生机盎然!
年轻时的曾国藩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但是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圣人呢?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一直坚持写到他62岁,自省可能不难,难的是天天自省!
曾国潘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描述: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总之做的好的、不好的都要反思。通过日日反思,事事反思,时刻提醒自己改掉毛病。
更关键的是,他还把日记抄录很多份,然后在朋友圈里传阅,让亲朋好友在日记里边批注。比如,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就批注道:“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
曾国藩天资欠佳,却能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与他不断反省完善是分不开的。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写日记,并将其公之于亲人朋友,就是他最重要的自省方式。
一个月400元生活费,要如何在北京生活?
前段时间,一条从清华大学“树洞”里流出的帖子感动了许多人。这是一位来自安徽的贫困男生,帖子写得很朴实,却感动了不少人。这个男生运气不好,抓了烂牌,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逆风翻盘,打出了王炸。
最初他每天只有10元用来吃饭,靠学校、社会资助与兼职完成学业,还顺利拿到清华的保研名额。并且读研时,在自身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生活费和学杂费。非常好的诠释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们经常说,做人一定要自立,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是做人的根本。
读《曾国藩家书》,其中有一篇《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主要是告诫他九弟,一定要自立自强。他说:“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中国有句老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别人的帮助。
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是大概率事件。没有背景,起点低,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命运。但最后我们能过上什么样的人生,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完全取决于自己。而且人都会经历至暗时刻,那时你会发现,身后很可能会空无一人。
有一个女孩子,突然遇到了极大的难题。她妈妈洗澡时不慎滑倒,住进了医院。恰好她此时手上有几个项目,需要同时推进,不能耽误。她说那段时间真难熬,心里想着妈妈,脑子里装着工作,不能怂,不能慌。
每天分开两头跑,忙得焦头烂额。她也曾想过请同事帮忙,结果刚一开口,得知同事要出差,这时她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有自己的生活要过。无论你有多难,都只能靠自己。妈妈术后躺在病房里,她见缝插针地打开电脑工作,时不时还要抬头看一眼药水瓶是不是该换了。那段时间,她整个人瘦了十斤。但那个时候,所有的艰难,她都已经撑过来了。越是难熬,越要靠自己撑过去。
所以,没有靠山的孩子,要活成自己的靠山;没有背景的孩子,要活成自己的风景。一步步走路,一口口吃苦,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当你生活独立,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后,三步走完,你才能有对抗生活风险的能力,才能游刃有余的去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
也许很多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孩子,希望难过的时候能够有人疼,无聊的时候可以有人陪,郁闷的时候也会有人哄。但他人只可帮一时,不能帮一世。迟早有一日,我们将变得成熟,懂得一切还是得靠自己。
有一个高材生,毕业后报考某公司,结果落选了,痛不欲生。想去自杀,结果自杀水平不高,没能如愿,只在脖子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救醒后,家人告诉他:幸好没死成,他考上了,还考了第一名,只是因为计算机的错误,将他漏掉了。这下,他高兴坏了,准备摆酒庆祝。结果,又传来消息,他还未上班就又被解聘了。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公司经理是这样说的:这个人也许知识和能力是第一流的,但这样一点小小的生活打击都受不了,又怎么能期望他来公司有大的作为?如果公司濒临危险,他肯定是第一个逃兵。
有的人根本不相信自己,也不敢接受任何改变或挑战,就怕会输会失败。然而,一味自我否定,是求得了一时安稳,却也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而只有充满了自信,才能勇敢地去面对一切而无所畏惧。
萧伯纳曾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就是一种定力,是人生道路上的“定海神针”。
结语
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备的能力和条件。
自省,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自己,更准确的修正自己。
自立,是进取的动力,通向成功的阶梯。做自己的贵人,风生水起,全靠自己。
自信,是一种信念,让我们悦纳自己,欣赏自己,接受自己。
点个“在看”,分享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一起每天做好这四件事,来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