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单素材|精选

“知识—思维—能力”,三者之间是何关系?

时间:2021-10-29    阅读:5737 次      手机扫码打开

? ? ?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几乎人人皆知。同时我们又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能力的培养。”今天,我们也非常重视“思维”的养成,法学教育要培养“法治思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

?

? ? ?? 那么,知识、思维和能力三者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

?

? ? ? 其实,这三个词的前后排序就说明了一定问题。知识在前,思维在中,能力在后,这样的排序意在在表明,知识是前提,是基础;思维是知识的高级阶段,是知识的升华;能力则是最后阶段,是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

?

? ? ? 由此可见,“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思维和能力,那就是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其实,知识是学不完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在强调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和精神。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很难有人能够像古代圣哲、思想大家那样,通过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努力,就能掌握整个人类的知识体系。在这个问题上,庄子已明确指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 ? ? 由此联想到学者们收藏购买书的癖好。学者们如果没有一面或几面书墙是说不过的,是很难对得起“学者“”知识分子”这个身份、称号的。但如上所说,在今天这个图书“泛滥”的时代,要买多少书才够用呢?!在这个问题上,其实知识分子对书的需求就如同女人对衣服的需求一样——虽然屋里已经摆满了书(衣服),但总是有不够用(穿)的感觉。当然,电子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人们对纸质书的需求。另外,还要特别重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不要寄希望于把自己的家或者说每个知识分子的家打造成图书馆,这是不经济不效率的。

?

? ? ? 回到知识和思维的关系上来。既然知识是学不完的,而且知识的更新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快的,所以,就要把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养成联系起来,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新知识,去开疆辟地。那么,知识和思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可以说,知识回答的是“是什么”,而思维需要达到的状态是明白“为什么”。知识的学习,要求我们“钻进去”,而思维的养成,则需要我们能够“跳出来”。也就是说,思维要求我们能够从更高层面打量知识,明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也即把具体知识体系化,或者体系化地定位、理解具体知识。实际上,思维也即意味着理论层面的修炼和提升,而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简单识记和累积。

?

? ? ? 如果说知识层面的掌握要求我们能够踏踏实实“钻进去”,思维层面的养成要求我们能够努力从具体知识的碎片性中“跳出来”,对某个领域形成理论化、体系化的认知,那么“能力”就是运用这种思维解决实践问题的要求。能力不是知识的简单照搬,不是知识的机械使用,它要求我们能够在形成一定思维的前提下,能够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理解新知识,进而运用新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大学毕业多年后,可能我们已经不记得某些具体知识了,但我们仍然能够胜任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实际上就在于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个专业的基本思维。

?

? ? ?总之,知识是基础,思维是提高,能力是实践。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水平,而思维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一个人对具体知识掌握的理论化水平。

?

? ? ? ?最后,还是要联系一下“法理学”这门学问。“法理学”的重要的功能和定位之一,就在于让大家在学好部门法的基础上,对法律有一个整体的理论把握。它最终决定着一个人法律实践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法律人在专业层面上到底能站多高,走多远。


作者:平台,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个人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猜你喜欢精选素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317581450@qq.com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按钮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