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单素材|精选

人最重要的投资,是投资阅读能力

时间:2021-11-28    阅读:19239 次      手机扫码打开


纸张还没有发明应用之前,识字是少数人的权利。古代的文字没有句点,翻开一本书,密密麻麻的全是字,让人犯怵,不知如何开始。那时时代,一个人只要能识字断句,知道该在什么地方停顿,就可以当老师了。


有人说阅读还不容易吗,只要识字就可以了。只要识字就能读书,是个伪命题。识字是读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识字只能说明有阅读能力了,能阅读不意味着会阅读。


有些人会说单个字、词都认识,但将字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就看不明白了。有些人听人演讲,所用的词语都听过,就是不知所云。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学历、出生、阶层,在于阅读能力,快速从书籍中摄取信息的能力。


1.阅读难易

阅读有时是为了获取讯息而读,有时是为了获取理解力而读。当一本书、一段话的字词都认识,可就是不明白,是作者阐述的观点和力量,超越了读者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能读书、能看报、能读小说,不一定能读《道德经》、《论语》、《传习录》、《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读社科、哲学、数学等技术专著,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储备,否则仅仅术语就令人头疼,成为阅读的拦路虎。


一本书,会读很简单,读明白不容易,读懂很难,批判的阅读更难。


尽管现在有些知识分享者,将原著拆解好、录制成音频,但这些速成品,只是知识快餐,读者若想吃到正餐和满汉全席,必须从原著中汲取能量。在有些书的序言里,常用以飨读者,意思是让读者享受好的作品。


那些知识精英或文化达人,温文尔雅和侃侃而谈都是数以吨计的原著滋养出来的。


2.阅读目的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模式,阅读有三个目的:或为娱乐;或为获得资讯;或为追求理解力。


阅读并非文字游戏,需要付出一定的脑力和心力,才能与作者同频,进而领会作者想传达的意图。


读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小说类的和非小说类的,小说类的一般是为了娱乐消遣,非小说类的是为了获取知识见解观点,需要理解力。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如同和作者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你读的时候作者是发球人,你停顿思考评价时作者是接球人,球来球往,最好的效果是读者明确的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信息借由文字从纸里传递出来了。


3.阅读技巧

读书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为了尽最大可能的阅读,最快速度理解作者的意图,这四个阅读层次是渐进累积的,相辅相成,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象不同。


人的阅读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变好的,如果登山一样,爬过了一百个阶梯,才能再爬下个一百个阶梯。

先将一本书读厚,再将一本书读薄。


4.基础阅读


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训练,识字、积累了字词句、通过写作能表达自己的意思。阅读过程中用不着停下来查询许多生字的意思,也不会被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住。除非一个人能阅读,否则没有人能从一本教他如何如何的书中学到东西。


5.检视阅读


系统的略读,这种方法常用于语文、外文考试阅读理解的题型中。阅读书名、目录、索引、书衣、开头、主题、结尾,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


粗浅的阅读。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继续读下去,将全书读完,不要被一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么都不了解要好些。


提升阅读速度的办法:手眼并用。眼随手动: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6.分析阅读


读书是一次高密度的大脑思考冒险,紧随作者思路,读完后还要回到现实世界里,这本书带给了我什么启发、提出了什么观点、是否能有助于工作和学习。因此,不论读什么书都要回答四个问题:
(1)这本书在谈些什么?
(2)这本书细节是些什么?如何说明的?
(3)这本书讲的有没有道理?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7.主题阅读

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下载或者购买一些期刊、杂志、书籍,快速的阅读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章、章节、段落,引用作者的数据、图标、实验、论点当做自己的论据,佐证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通过实验、推理推翻作者的结论,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发表自己的新论断,这就是主题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8.终极目标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尽管只是理论,这些理论如同我们的生产工具一样,熟能生巧,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没有最好的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如同壁橱里削价的亮闪闪的鞋子,无论再漂亮,太大了,不合脚都不是好鞋。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偏好,以最快的速度、最全面的视角理解作者的意图,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指导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使自己进步就是阅读带来的正向循环,是阅读的知行合一。

如果喜欢,就给点个赞或者“在看”吧。

作者:平台,鼠标移到这里,一键关注(个人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猜你喜欢精选素材
如果您有更多好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E-mail:317581450@qq.com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按钮
在线分享 返回顶部